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

关于对政协古县第十届第四次会议第6号提案的答复

2024-08-06
【字体:

张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保障适龄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商县残联等部门,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更好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先后提出"支持特殊教育"、"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发展"、"办好特殊教育"等。近年来,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举措,保障适龄中重度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就古县而言,县域内57名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全部普及:2人就读县外特教班,38人就近随班就读,17人接受"送教上门"服务,残疾儿童的入学得到全面保障。

一、关于中重度残疾儿童受教育的相关规定

2006年,《义务教育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提出"逐步解决重度肢体残疾、重度智力残疾、失明、失聪、脑瘫、孤独症等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问题。"2009年,《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明确:"积极创造条件,以多种形式对重度肢体残疾、重度智力残疾、孤独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等实施义务教育。"2014年,《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要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安排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教育资源,为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服务,并将其纳入学籍管理。"

二、关于中重度残疾儿童的主要教育安置途径

目前,在我国轻度残疾儿童主要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中重度残疾儿童主要在特教学校就读,对于残疾程度偏重确实无法到校就读的残疾学生主要通过送教上门方式提供适宜的教育,并纳入学籍管理,让他们在家里也能接受一定的教育和康复训练。

目前,古县主要是借鉴云南省玉溪市、广东省佛山市、江西省信丰县等实验区的先进经验,围绕实验区"送什么、怎么送、谁来送"的研究成果,通过"送政策、送温暖、送知识、送技能"的形式,为全县17名中重度残疾儿童实施送教上门服务。

三、关于中重度残疾儿童教育的经费保障

近年来,中央财政一直将特殊教育作为保障和倾斜的重点,项目资金覆盖到了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一是中央特教补贴专项。财政部、教育部发布了《特殊教育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补助资金支持向重度残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提供送教上门服务,为送教上门的教师提供必要的交通补助。"二是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2016年起,均公用经费达6000元以上,是普通学校的近10倍。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附设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的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参照特教学校标准执行。

四、下一步工作

一是用好政策,加强监管。联合县残联等部门,对适龄残疾儿童全部纳入学籍管理,每学期足额拨付公用经费。同时,将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情况与乡村振兴中教育保障工作相结合,定期考核学校工作成效,全力保障残疾儿童安心尽享优质义务教育。二是部门联动,强化服务。依托县残联、民政等部门,开展进校门、进家门活动,经常性关注残疾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及时帮助困难家庭、特殊儿童解决其实际困难。三是创新举措,建强队伍。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形式,为承担送教任务的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平台,定期组织送教教师外出学习充电,深入特教校学习交流,邀请特教专家为我县教师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全力提升送教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山西省临汾市古县人民政府 © 版权所有 2018

承办: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12009441号  网站标识码:1410250001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古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晋公网安备 14100002000604号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认证标识